“去年我们投入1.2亿元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今年已经实现吨钢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5%。”在张店钢铁控股集团智能管控中心,总经理王振华指着实时监测大屏介绍。这个始建于1958年的老钢厂,正经历建厂以来最彻底的环保升级。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张店区规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7.3%,降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距离厂区三公里的傅家镇,联创工贸产业园内聚集着3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园区负责人李晓薇透露:“通过共享电镀中心、检测实验室等设施,企业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这种集约化发展模式使该园区亩均税收达到52万元,是全区工业用地平均值的1.7倍。
专精特新企业的突围战
在科汇电力自动化车间,机械臂正在组装智能电网故障监测装置。“我们的行波测距技术准确率比国际标准提高30%,今年已拿到国家电网2.3亿元订单。”技术总监周明展示着最新研发的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张店区工信局数据显示,全区现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7家,其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平均占有率达31%。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顺利转型。生产传统纺织机械的宏达集团董事长刘志刚坦言:“去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提高到6%,但高端人才引进仍是最大瓶颈。”这种困境折射出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普遍挑战。
产业新城的空间重构
站在规划馆的沙盘前,东部新城管委会副主任赵岩描绘着未来图景:“我们正在建设全市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已有14家企业入驻数字化改造服务平台。”《2022年淄博市统计公报》显示,张店区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2%以上,显著高于传统制造业增速。
在昌国路立交桥下,“退城进园”搬迁后的原化工地块上崛起科创园。运营方负责人陈立介绍:“旧厂房改造保留了30%原有结构,现在入驻的23家企业中60%是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这种新旧交织的空间转换见证着城市产业的蜕变。
夜幕降临后原山大道两侧灯火通明的不再是工厂车间,而是跨境电商产业园的直播基地。“我们要把老工业区的韧性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分管副区长在最近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当百年胶济铁路与新建的高速磁浮试验线在此交汇时,“鲁C”正在续写新的工业化故事。
(注:文中数据根据《202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及公开报道综合整理;企业案例为行业典型情况的艺术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