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 从蔬菜大棚到数字农业,农业4.0转型记

2025-03-25 10:06  来源: 中国城市网

产业转型:数实融合释放倍增效应

在寿光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智能温室大棚整齐划一,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和调节。这里不仅是蔬菜生产的基地,更是数字农业的试验场。寿光市作为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在数字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有超过60%的蔬菜大棚实现了智能化管理。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寿光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例如,智能温室大棚的产量比传统大棚提高了30%,而水肥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

"我们的大棚现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系统会自动调节灌溉和施肥,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寿光市某农业科技公司的负责人李明(化名)介绍说。

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

寿光市政府对数字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根据《寿光市数字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政府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同时,寿光市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农业项目,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

在市场驱动方面,寿光市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22年寿光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25%。通过电商平台,寿光的蔬菜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典型案例:智慧农场引领未来

位于寿光市的某智慧农场是数字农业的典型代表。该农场占地面积500亩,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农场负责人张华(化名)表示:"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精准安排种植计划,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减少了库存压力。"

该农场的成功经验已被推广到全市多个农业园区。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寿光市已有10个智慧农场投入运营,总面积超过5000亩。

未来展望:打造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

展望未来,寿光市将继续加大数字农业的投入力度。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寿光市将建设成为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具体目标包括:到2025年全市80%以上的蔬菜大棚实现智能化管理;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

"我们将继续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强(化名)表示。

总之,寿光市通过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