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蔬菜大棚到数字农场:寿光农业4.0转型记

2025-03-25 10:06  来源: 中国城市网

产业转型:数实融合释放倍增效应

在寿光市洛城街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占地500亩的"智慧番茄工厂"正进行着一场静默革命——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传统大棚提升27%;AI算法控制的水肥系统,让每株番茄节水45%...据寿光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数据显示,全市数字化改造园区亩均产值达18万元,较传统种植提升3.6倍。

数据赋能:全产业链数字化重构

"以前靠经验判断光照强度,现在看手机上的实时曲线就行"——文家街道菜农王建军指着手机里的"蔬菜管家"APP说道.这个由潍坊科技学院研发的平台已接入全市98%的大棚,通过气象局卫星云图与本地传感器数据融合,可提前72小时预警霜冻灾害。

寿光蔬菜产业集团董事长刘振华透露:"我们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农产品质量追溯区块链平台,目前已实现从种苗培育到终端销售全程可溯."据《大众日报》报道,该市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120亿元,占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18%,高出全省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

生态重塑:政企协同创新模式

在稻田镇农机装备产业园,"无人农机大脑"研发场景令人震撼——山东华以农业科技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的智能导航系统,使作业精度达到±2.5厘米."我们每年将营收的6%投入研发",公司CTO李国栋介绍道,"政府提供的1500万元技改补贴让技术突破更快了"。

寿光市委常委张茂程在2024年工作会上披露:全市已建成5G基站1687个,建成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2处.这些基础设施支撑起每天超百万条的农业生产数据流动.

未来图景:全球种业硅谷雏形初现

在占地46万平方米的中国(寿光)智能种业硅谷内,"种子芯片"实验室正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我们的黄瓜砧木品种市场占有率已达65%",登海种业首席科学家李登海指着基因测序仪说道.

据山东省统计局最新报告,寿光种子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7%,是全省平均水平(2.3%)的两倍.这种投入已结出硕果: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达178个,占全国设施蔬菜新品种推广面积的三分之一.

当传统菜农变身数字农民,当普通大棚升级为智能工厂,"寿光模式"正在经历第四次革命.这座因菜闻名的城市正以数字经济为笔墨,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上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