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林业发展:开拓林业新未来

2025-03-14 08:52  来源: 中国城市网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林业这一传统产业正迎来数字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数字经济以其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和广泛的技术应用,正全方位渗透到林业的各个领域,从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到林业产业的升级发展,再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林业发展开拓出全新的局面。​

数字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精准监测与科学管理​

森林资源的有效监测与科学管理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森林资源监测方式,如人工实地勘察等,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监测范围有限、数据准确性不足。数字技术的融入,让森林资源监测发生了质的飞跃。​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从宏观角度对大面积森林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森林覆盖变化、森林火灾、病虫害等情况。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可精确识别森林中的树种分布、树木生长状况等信息。无人机的应用则为森林资源监测提供了更灵活、更细致的手段。无人机可以深入到复杂地形区域,获取地面难以到达之处的森林数据,如对偏远山区的珍稀树种生长环境、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其搭载的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多光谱传感器等设备,能拍摄多角度图像、监测树木温度变化、分析植被光谱特征,从而精准判断树木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早期迹象。​

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IS)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将森林资源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构建出直观、动态的森林资源管理地图。管理者可以通过 GIS 系统清晰了解森林的地理位置、面积、林种结构、权属分布等信息,为林业规划、采伐管理、生态保护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制定采伐计划时,利用 GIS 系统可以合理规划采伐区域,避免过度采伐,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生态保护区域划定上,能依据森林资源分布和生态敏感性,精准确定重点保护范围。​

数字化助力林业产权明晰与经营模式创新​

林业产权明晰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数字技术为解决林业产权界定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林权界定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林权 “三权分置” 数字管理系统,实现了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信息的数字化确权与动态追踪。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林权界定成本,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权属不清问题。利用数字遥感技术进行外业矢量化勾绘采集,替代传统外业地形图勾绘,大大提高了林权界定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同时,智能合约技术的应用确保了林地承包期届满时延包逻辑的自动执行,稳定了承包关系。在林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数字化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流转匹配效率,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林木生长状态,保障了林木财产权益的精准评估与公平交易。​

在林业经营模式上,数字化促使传统经营模式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变。在林木采伐管理中,建立的林木采伐智能审批与监管系统,运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林木生长数据与市场需求,动态调整采伐限额,实现精准管理。通过 VR 技术和空间遥感技术进行采伐模拟演练,评估不同采伐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制定出既符合生态保护规定又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采伐方案。引入无人机巡检系统,实现了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 的林业智慧管理模式,确保采伐活动合法合规。​

数字经济推动林业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

数字经济为林业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都带来了深刻变革。​

在林业生产领域,物联网与 GIS 技术相结合,构建了森林经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公益林与天然林范围的精准划定与动态调整。利用传感器网络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精准监测和评估,明确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潜力。例如,通过实时监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差异化补偿与激励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在林产品生产过程中,智能林业装备与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了木本粮油、木材、竹材等林产品的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如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木材加工,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速度,还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

在市场拓展方面,数字技术拓宽了林产品的销售渠道。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让林产品能够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销售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的森林生态产品追溯体系,强化了林业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力度,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与品牌价值。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获取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包括产地、种植方式、施肥用药情况、采摘时间、加工过程等,实现了产品的透明化消费。​

此外,数字经济促进了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林下经济为例,通过将数字技术与林下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在林下种植养殖中,利用物联网设备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引入智能设备,如使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监测、智能机器人进行采摘,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林下旅游方面,借助数字化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开发线上导览、预约系统等,提升了游客体验,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

数字化保障林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林业在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技术为林业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构建林业生态监测大数据平台,整合气象、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多源数据,能够全面、实时地监测林业生态系统的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提前预警生态风险,如森林病虫害大规模爆发、森林火灾隐患等。例如,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森林植被数据和病虫害发生数据,建立病虫害预测模型,提前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间、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在森林碳汇管理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实现精准核算与监测。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实时监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协同开展森林、湿地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打造如龙岩市建立的全球首创 “通量 — 大气 — 遥感观测平台”,提升碳汇服务科技水平,为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鼓励林业经营主体参与碳汇项目,提高森林碳汇的开发利用效率,促进林业生态价值的市场化实现。​

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赋能林业发展,从森林资源的监测管理到产业升级,从产权明晰到生态保护,都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在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林业将迎来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林业从业者和相关部门应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林业数字化转型,让林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全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