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这座在山东乃至全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老工业基地,正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魄力拥抱数字经济,开启一场从 “工业老城” 向 “数字新城” 的华丽转身之旅。
回顾淄博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虽起步于传统工业的深厚土壤,却在新科技浪潮的冲击下迅速觉醒。过去十年间,数字经济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年均增速超过 18%。至 2023 年,淄博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 6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0% 左右,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力量,稳稳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坚实步伐。
政策的强力引导犹如助推火箭,为淄博数字经济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市政府高瞻远瞩,出台《淄博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围绕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核心任务精心谋划。每年设立不少于 5 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奖励在数字化转型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激发全社会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热情;构建 “一核多点” 的发展布局,以淄博高新区为数字经济核心引擎,带动周村、桓台等多个区域协同发力,形成全市一盘棋的良好发展态势。
淄博发展数字经济,优势独具。深厚的工业底蕴是其得天独厚的财富,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历经岁月沉淀,为数字技术的嵌入提供了海量应用场景。以齐鲁石化为例,通过引入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设备运维成本降低 20%,生产效率提升 15%,让传统化工巨头焕发出新的活力。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鲁中地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便于承接周边大城市的数字经济辐射,也利于自身数字产品与服务向周边输出,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协作圈。此外,淄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齐文化源远流长,能够为数字创意产业提供无尽灵感,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
在数字产业化进程中,淄博多点开花,成绩斐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兴起,在淄博软件园汇聚了一批专注于行业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的创新企业。其中,[某软件公司] 研发的面向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已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近 200 家企业推广应用,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平均库存周转率提高 25%,人工成本降低 15%。数字创意产业魅力独具,依托齐文化打造数字文旅精品项目,如周村古商城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游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回古代商业街,感受齐商文化的繁华,年游客接待量借此提升 30%,旅游收入实现倍增。电子信息制造业稳步发展,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持续发力,部分产品已进入国内主流市场,为淄博数字经济发展增添硬实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堪称淄博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制造业领域,全力推进 “智能工厂” 建设,金晶科技作为玻璃制造龙头企业,利用大数据优化生产工艺,玻璃产品良品率从 80% 提高到 90%,能源消耗降低 15%;东岳集团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提高 30%,产品交付及时性大幅提升。农业方面,沂源苹果、高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产区引入农业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质量追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超 20%,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业领域,电商、智慧物流发展迅猛,张店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超 200 家,年交易额突破 30 亿元,快递出港量同比增长 40%,打通本地优质产品走向全国的便捷通道;淄博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为小微企业融资超 50 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
然而,淄博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部分偏远农村地区仍存在薄弱环节,网络带宽不足、5G 覆盖不全,制约了数字技术的普惠应用;高端数字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既懂前沿技术又熟悉本地传统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难以满足企业深度数字化转型需求;数字产业生态尚不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资金短缺、技术支撑不足等困境,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不够紧密,产业集聚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淄博数字经济前景光明。在基础设施强化上,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投入,确保 5G 全域覆盖、千兆光纤进万家,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石。人才引育方面,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打造数字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人才公寓、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并留住高端数字人才。产业生态优化上,围绕核心数字企业,打造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集群,定期举办数字经济产业对接会,促进企业深度协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淄博,这座承载着厚重工业记忆的城市,正以数字为笔,创新为墨,在时代的新画卷上绘就数字经济的壮丽篇章。假以时日,必将崛起为山东数字经济版图中的璀璨明珠,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让齐都风采在数字时代再度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