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片蕴含着无尽宝藏的齐鲁大地,采矿业在其经济发展脉络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时代的雕琢,山东采矿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凭借持续的技术革新、严格的安全管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精心呵护,在为工业腾飞输送 “能量” 的同时,实现着自身的稳健转型与升级,向着现代化、可持续的方向砥砺前行。
一、资源禀赋:大自然的厚赠
山东地下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可观,犹如一座天然的资源宝库。煤炭资源分布广泛,鲁西地区煤田绵延,从济宁到枣庄,地下蕴藏的黑色 “金子” 曾是华东地区工业与民生的主要热源与动力源。多年来,山东煤炭不仅保障本地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需求,还大量支援其他省份,为国家能源供应体系筑牢根基。
金矿资源更是山东矿业的璀璨明珠,胶东半岛以其世界级的黄金储量闻名遐迩。招远、莱州等地金矿富集,深部探矿技术不断突破,千米矿井之下,金矿脉熠熠生辉。山东黄金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所产黄金成色足、纯度高,是国家黄金储备、首饰加工、电子工业黄金原料的重要来源,“中国金都” 的美誉实至名归。
此外,铝土矿、铁矿、石膏等矿产资源也在山东各地有丰富储藏,为有色金属、钢铁、建材等产业提供原料支撑,多样的矿产拼图勾勒出山东采矿业繁荣的基础轮廓。
二、技术革新:深挖潜能的利刃
在采矿业发展进程中,山东企业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煤炭开采领域,从早期的炮采、普采逐步迈向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综采综掘时代。大功率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组成高效采煤 “战队”,远程操控系统让矿工在地面调度室就能精准指挥井下作业,煤炭开采效率大幅跃升,矿工劳动强度显著降低。
针对深部煤炭开采难题,山东科研团队勇攀高峰,研发出一系列深部支护、防治水、冲击地压防控技术。千米深井复杂地质条件下,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捕捉岩层动态、水压变化,提前防范灾害风险,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拓展煤炭资源可采边界,让深部煤炭资源得以有序开发。
金矿开采同样技术领航,生物氧化提金、原矿焙烧提金等先进工艺取代传统氰化法,提高金回收率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井下充填采矿技术日益成熟,尾砂、废石回填采空区,既控制地压、防止地表塌陷,又减少尾矿库占地与环境隐患,绿色开采技术让金矿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三、安全至上:守护生命的底线
采矿业高危特性决定安全是重中之重,山东采矿业将安全理念贯穿全过程。矿山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从矿长到一线矿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绩效与薪酬、职务晋升挂钩,强化全员安全意识。
安全设施投入不遗余力,井下避险硐室、救生舱配备齐全,通风、排水、供电系统持续升级优化,确保灾变时刻矿工生命有保障。人员培训方面,各类安全培训学校、实操基地为矿工充电赋能,新入职矿工必须经严格岗前培训、老矿工定期复训,涵盖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内容,打造专业素养过硬的矿工队伍。
监管部门强化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专项整治,采用信息化手段远程监控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以高压态势倒逼矿山企业守牢安全底线,多年来山东采矿业安全事故发生率稳步下降,为产业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守
面对生态保护与矿业开发的矛盾,山东采矿业坚定选择绿色发展路径。矿山生态修复成为 “必修课”,采煤塌陷区治理成效显著,在济宁、邹城等地,塌陷区变身湿地生态公园、水产养殖基地、光伏电站。通过土地平整、水系连通、植被恢复,曾经荒芜的塌陷地重焕生机,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同步提升。
尾矿综合利用多点开花,金矿尾矿制砖、制作建筑材料,煤炭尾矿(煤矸石)发电、供热、生产新型肥料,变废为宝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对原生资源索取。绿色矿山建设全面铺开,矿山企业从矿区规划、开采过程到闭坑治理全程遵循生态环保要求,绿化覆盖率达标、粉尘噪声污染控制严格,山东越来越多矿山成为绿水青山间的 “绿色标兵”,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
五、未来展望:转型跨越的新程
展望未来,山东采矿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在全球资源战略布局下,山东矿业企业有望 “走出去”,参与海外优质矿产资源开发,提升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另一方面,面对新能源、新材料崛起,传统采矿业加速转型,向深部资源精细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业服务等领域拓展。
持续深化科技研发,量子探测找矿、智能无人矿山等前沿技术将深度应用,进一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强化安全保障;生态环保标准持续升级,绿色矿业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山东采矿业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典范。山东采矿业将继续深挖大地富矿,在保障资源供给、推动经济发展、守护生态家园征程上坚毅奋进,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