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传统厚土绽新花,迈向高质新征程

2025-03-18 10:25  来源: 中国城市网

山东,素有 “齐鲁大地,礼仪之邦” 的美誉,其广袤的平原、温润的气候与悠久的农耕历史,共同铸就了农业大省的坚实根基。多年来,山东农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持续的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丰富百姓餐桌、推动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持续书写着辉煌篇章。

一、天赋沃土:粮棉油蔬,丰饶物产之源

 

山东地形多样,鲁西北平原一马平川,土壤肥沃,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理想家园。每年夏秋之际,金黄麦浪滚滚,机械化收割大军穿梭其中,山东小麦产量常年稳居全国前列,面粉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山东大馒头” 香飘四方,诸多知名面粉品牌更是走向全国百姓餐桌,为面食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种植独具优势,棉田绵延似白云落地,所产棉花纤维细长、柔韧洁白,是高端纺织业的宠儿,从日常衣物到工业用布,山东棉花以品质织就产业韧性。

 

东部沿海与内陆河湖滋养出大片肥沃菜地,寿光蔬菜更是闻名遐迩,“寿光模式” 成为现代农业典范。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四季如春,各类蔬菜鲜嫩欲滴,彩椒、黄瓜、番茄等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城市,还漂洋过海,出口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品尝到山东 “菜篮子” 的新鲜滋味。广袤的鲁中、鲁南丘陵山地,花生、大豆扎根生长,油料作物榨出的醇厚油脂,是厨房不可或缺的调味根基,山东食用油产业也借此在全国市场站稳脚跟。

二、科技赋能:智慧驱动,激活农业潜能

 

在时代浪潮下,山东农业积极拥抱科技,各大科研院校与农业基地紧密合作,成为创新策源地。种业研发率先发力,小麦、玉米等新品种不断涌现,抗倒伏、耐盐碱、高产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如同给农业装上 “芯片”,从源头上保障增产提质。智能灌溉系统依循土壤墒情与作物需水规律精准施水,滴灌、喷灌节水高效,让每一滴水都精准润泽禾苗;无人机植保在广袤农田上空盘旋,快速精准喷洒农药、施肥,防治病虫害高效便捷,科技翅膀助力农业腾飞。

 

农业大数据平台如智慧中枢,整合气象、土壤、市场等信息,为农民提供种植决策依据,何时播种、何种品种畅销,指尖轻点即可知晓。智慧温室更是集控温、调光、自动通风等于一体,模拟作物最佳生长环境,打破自然局限,寒冬腊月照样产出反季节果蔬,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科技让山东农业四季无歇、活力满满。

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拓展增值链条

 

山东农业不再局限于田间地头,而是深度嵌入加工、流通、旅游等多领域,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农产品加工企业星罗棋布,从初级分拣包装到精深加工,水果变身果汁、果脯,蔬菜制成冻干、预制菜,身价倍增。莱阳龙大、诸城得利斯等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田园,一头对接商超餐桌,标准化、品牌化加工让山东农产品附加值一路飙升,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淘宝村、直播小镇遍地开花,农民变身主播,线上吆喝卖货,沂蒙老区的蜜桃、沾化冬枣等特色农产品搭上数字快车,一键下单即可直抵家门,拓宽销路的同时,擦亮地域品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肥城桃花节等吸引大量游客,春赏繁花、秋尝硕果、四季体验农耕,田园变乐园,食宿游玩消费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产业融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有钱赚的朝阳产业。

四、生态守护:绿色理念,绘就田园丹青

 

面对生态挑战,山东农业毅然转型,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守护绿水青山。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匹配土壤养分与作物需求,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土壤肥力渐次恢复;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大显身手,以虫治虫、微生物农药上阵,天敌昆虫工厂化繁育释放,生态平衡得以维系,农产品质量更安全可靠。

 

秸秆综合利用妙招频出,饲料化喂牛羊、肥料化还田、能源化发电,曾经田间焚烧的 “烦恼” 化为资源宝藏;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沼气池、有机肥厂变废为宝,昔日污染源变身滋养土地的 “营养剂”,田园生态持续向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铺就绿色底色,绘就齐鲁大地清新田园画卷。

五、未来展望:勇立潮头,续写农业华章

 

展望未来,山东农业锚定更高目标。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上持续深耕,严守红线确保粮食根基稳固;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基因编辑、智慧农业新技术加速落地,打造无人农场、植物工厂等前沿样板;深化产业融合,培育更多世界级农业品牌,预制菜产业迈向万亿级规模,农产品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生态农业迈向纵深,构建全域绿色循环体系,齐鲁乡村处处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东农业将继续扛鼎担当,向着农业强省、农业现代化高峰奋勇攀登,为国家发展、民生福祉贡献磅礴力量,续写新时代的绚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