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与制造业协同: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 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
氢能公司通过“绿电+绿氢+绿氨+绿醇”一体化模式,整合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与化工合成环节,打造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醇项目,实现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贯通。项目配备4.5万吨电解水制氢装置及20万吨柔性合成氨装置,以技术颠覆性推动能源与化工产业低碳转型1。 - 管理创新
采用新能源+氢化工复合型团队协作机制,协同解决跨专业资源调配问题,提升项目落地效率1。
二、电力行业低碳供应链体系
- 中国大唐集团绿色供应链
构建数字化、平台化供应链管理系统,覆盖物资采购、运输、仓储全流程,通过碳排放追踪技术降低供应链碳强度,推动电力装备产业链绿色升级2。 - 标准化建设
建立绿色供应商评价体系,推动物流运输电动化改造,叉车、抱车全部替换为电车,空压机余热回收年节约标煤60吨6。
三、纺织与科技企业绿色实践
- 锦浪科技绿色供应链管理
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建立包装箱回收系统与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联动上下游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4。 - 福建长源纺织绿色协同
联合研究院与安踏、七匹狼等品牌共建高端绿色鞋服产业创新中心,开发聚乳酸混纺纱等低碳产品,通过GRS认证推动再生纤维应用6。
四、跨国企业循环经济探索
- 惠普绿色供应链管理
制定供应商环境责任绩效标准,实施“能源效益计划”覆盖200余家中国及东南亚工厂,通过材料替代减少160余项有害物质使用,物流环节优先采用低碳运输模式5。 - 丽诺循环再生体系
以废塑料回收为核心构建循环经济链,30年技术积累实现废塑料高值化利用,入选再生资源绿色供应链优秀案例,助力“无废城市”建设7。
五、物流行业端到端绿色交付
- 格林福德国际物流创新
针对跨国运输痛点,开发数字化追踪系统整合第三方商检、仓储及资金流,在70个国家布局服务网络,支持新能源设备等复杂品类的全球绿色物流交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