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被视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必须回答的问题。
面对这一 “必答题”,长春坚持用 “数” 赋能、以 “智” 提效,围绕数据加工治理、开发利用、流通交易等环节,积极构建以长春市政数局为业务主导,以长春市信息中心、长春市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长春市数据创新应用研究院为基础支撑,以长春数据交易中心、长春数据资产服务中心、长春大数据深加工基地等为骨干抓手的 “1+3+N” 数据开发流通利用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数据产业规划布局,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基础制度构建,繁荣数据流通交易市场,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但长春却凭着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的精神,让大数据在这片土地上从 “无” 到 “有”,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上 “抢滩登陆”,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 “数字动能”。
破解如何 “供得出”—— 强化数据要素供给质量
在长春,政务服务 “极简审批” 不断升级、“高效办成一件事” 改革落地、惠企惠民政策 “免申即享”“一键直达”……“指尖一点” 诸事可办,一部手机畅行通达,政府审批不见面、群众办事不求人。
如此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源于长春不断夯实的政务数据供给基础。
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议事协调和联络人沟通机制;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有政务服务事项的部门 100%接入,形成 “全市一盘棋” 的数据共享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制定政务数据分类分级、数据治理技术设计等 7 个地方标准,印发社保、房管等 79 个服务接口使用指南;以应用场景为牵引,申请订阅国家部委和省级各部门数据 2493 项,累计挂载共享数据资源目录 20826 类、数据资源 33688 项;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责任清单和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编制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合计 18791 项;建设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面向全市提供公共信息资源下载与数据接口服务,累计发布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 1619 项;组织全市 80 余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启动公共数据资源填报工作,动态完善全市公共数据资源 “一本账”。
“多管齐下” 之后,全市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条线的政务数据 “应汇尽汇”,实现 “群数共享”“有数可用”。
同时,长春成立大数据深加工基地,依托开放群岛开源社区,与深圳数交所共建 “吉林净月数据要素服务站”,推动深圳数据产品和融合应用场景优势本地化;与 17 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接纳 300 余名学生入驻基地生产实习,为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京东等 10 家数据要素型企业提供数据标注、数据清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