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数字经济赋能 “花城” 腾飞新路径

2025-03-18 16:13  来源: 中国城市网

在鲁西南广袤大地之上,菏泽,这座素有 “花城” 美誉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借数字之力,扬自身所长,绘就一幅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业态崛起的壮美画卷,向着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新标杆大步迈进。

菏泽数字经济的成长,是一部厚积薄发的奋斗史。往昔岁月,受制于交通、产业基础等因素,发展步伐相对迟缓。然而,时移世易,在新科技革命的东风吹拂下,菏泽紧抓机遇,数字经济从萌芽到壮大,近五年间以年均超 20% 的惊人增速一路高歌猛进。至 2023 年,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 4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 10%,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山东数字经济苍穹中绽放耀眼光芒,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增长、改善产业结构的核心引擎。

政策引领是菏泽数字经济腾飞的强劲羽翼。市政府高瞻远瞩,精准施策,出台《菏泽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围绕数字基建夯实根基、数字产业培优集群、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攻坚等关键任务,勾勒清晰发展蓝图。每年设立不少于 4 亿元专项资金,对数字经济创新项目、领军企业、示范园区给予大力扶持与奖励,激发全社会参与热情;构建 “一核多点” 布局,以菏泽开发区为核心驱动,联动郓城、巨野、单县等多点发力,辐射全域,汇聚起数字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

菏泽发展数字经济,优势独具且多元。丰富的农业资源堪称天然宝藏,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牡丹、果蔬、中药材种植产业发达,为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等数字技术铺展了无垠应用空间。以菏泽牡丹为例,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精准种植、花期调控与线上销售,不仅牡丹产量提升 15%,更借助电商平台让 “菏泽牡丹甲天下” 的美名传扬四海。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中原经济区与淮海经济区的交汇地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便于承接周边发达地区数字经济辐射,亦利于数字产品与服务外向输出,编织区域数字经济协作网络。人力资源充沛,人口基数大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海量数据标注、客服服务等基础工作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本地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发力,持续为数字产业输送专业人才。

在数字产业化领域,菏泽成绩斐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菏泽软件园吸引众多软件研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企业扎根。其中,[某软件公司] 研发的面向农村电商的管理系统,已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近 300 家电商企业推广应用,订单处理效率提高 30%,物流成本降低 20%。数字创意产业独具匠心,依托牡丹文化与民俗风情,打造数字文旅精品,如曹州牡丹园的数字化沉浸式游览,游客仿若置身花海仙境,年游客接待量借此提升 30%,旅游收入实现倍增。电子信息制造业稳步前行,在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设备等领域持续发力,部分产品进入国内主流市场,为菏泽数字经济发展筑牢硬件根基。

产业数字化转型堪称菏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制造业领域,全力推进 “智能工厂” 建设,步长制药利用大数据优化药品生产工艺,药品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 10%,能耗降低 15%;玉皇化工通过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化工新品研发周期缩短 25%,市场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农业方面,除牡丹产业外,成武大蒜、定陶山药等特色农产品产区引入农业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质量追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超 20%,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业领域,电商、智慧物流发展迅猛,牡丹区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超 400 家,年交易额突破 50 亿元,快递出港量同比增长 40%,打通本地优质产品走向全国的便捷通道;菏泽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为小微企业融资超 60 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

然而,菏泽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并非坦途。数字基础设施在部分偏远农村地区仍存在薄弱环节,网络带宽不足、5G 覆盖不全,制约数字技术的普惠应用;高端数字人才供需失衡,精通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且熟悉本地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难以满足企业深度数字化转型需求;数字产业生态尚不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困境,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不够紧密,难以形成强大集聚爆发力。

展望未来,菏泽数字经济前景光明。在基础设施强化上,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投入,确保 5G 全域覆盖、千兆光纤进万家,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人才引育方面,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设立数字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并留住高端数字人才。产业生态优化上,搭建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咨询一站式服务,定期举办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促进企业深度交流与协作,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菏泽,正以数字为笔,创新为墨,在时代的新画卷上绘就数字经济的壮丽篇章。假以时日,必将凭借数字经济之力,实现城市的华丽升级,让 “花城” 在数字时代绽放全新光芒,成为鲁豫皖苏交界区域数字经济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