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中部,泰山南麓的泰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正紧紧握住数字经济的时代脉搏,以数字变革为笔,创新发展为墨,绘就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产业与科技共融的绚丽画卷,向着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稳步迈进。
泰安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着清晰且坚实的成长轨迹。回首过往,虽起步阶段相对低调,但凭借厚积薄发的韧性,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过去五年间,数字经济规模以年均超 16% 的速度增长,至 2023 年,已突破 35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 9%,已然成长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力量,在鲁中地区数字经济版图中崭露头角。
政策的东风为泰安数字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市政府高瞻远瞩,出台《泰安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围绕数字基础设施的筑牢根基、数字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深度转型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布局。每年安排不少于 3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项目、奖励数字化转型的先锋企业,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构建 “一核多点” 空间布局,以泰安高新区为核心引擎,带动岱岳、肥城、宁阳等区域协同发展,多点开花,形成全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燎原之势。
泰安发展数字经济,优势独具魅力。首屈一指的当属泰山文化这一世界级瑰宝,其蕴含的丰富哲学、历史、艺术内涵,为数字创意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基于泰山文化打造的数字文旅项目,如泰山景区的虚拟现实登山体验、数字化历史文化展览等,让游客跨越时空领略泰山神韵,年游客接待量借此提升 30%,旅游收入显著增长。产业基础扎实多元,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完备,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造了广阔天地。以泰山玻纤为例,通过数字化生产管理,玻纤产品良品率从 80% 提高到 90%,生产效率提升 20%,竞争力大幅增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济南省会经济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既能便捷承接省会城市数字经济辐射,又利于自身数字产品与服务向外拓展,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在数字产业化领域,泰安成绩斐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茁壮成长,泰安软件园吸引众多软件研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的企业集聚。其中,[某软件公司] 研发的智能工业控制系统,已在本地及周边地区 200 多家制造企业推广应用,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设备故障率降低 20%,运营成本降低 15%。数字创意产业独具匠心,除了深度挖掘泰山文化,还结合当地民俗风情,打造出一系列民俗文化数字化展示平台,让古老民俗以崭新形式走进大众视野,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产业内涵。电子信息制造业稳步发展,在电子元器件、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持续发力,部分产品进入国内高端市场,为泰安数字经济发展增添硬实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堪称泰安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制造业领域,大力推进 “智能制造” 工程,岱银集团利用大数据优化服装生产工艺,产品个性化定制比例达到 40%,生产周期缩短 20%;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电缆新品研发周期缩短 25%,市场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农业方面,肥城桃、宁阳大枣等特色农产品产区引入农业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质量追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超 20%,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业领域,电商、智慧物流发展迅猛,泰山区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超 200 家,年交易额突破 30 亿元,快递出港量同比增长 40%,打通本地优质产品走向全国的便捷通道;泰安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为小微企业融资超 40 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
然而,泰安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数字基础设施在部分偏远农村地区仍存在短板,网络带宽不足、5G 覆盖滞后,制约数字技术的普惠应用;高端数字人才供需失衡,精通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且熟悉本地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难以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数字产业生态尚不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困境,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不够紧密,产业集聚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泰安数字经济前景光明。在基础设施强化上,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投入,确保 5G 全覆盖、千兆光纤进万家,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人才引育方面,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设立数字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并留住高端数字人才。产业生态优化上,搭建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咨询一站式服务,定期举办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促进企业深度交流与协作,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泰安,正以数字为驱动,以创新为引领,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假以时日,必将凭借数字经济之力,实现城市的华丽升级,让 “国泰民安” 之城在数字时代绽放全新光芒,成为鲁中地区数字经济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