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入海口的广袤土地上,东营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正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拥抱数字经济,全力挣脱传统产业路径依赖的枷锁,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飞奔,书写着从 “石油之城” 迈向 “数字强市” 的壮丽史诗。
东营数字经济的发展,起步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迫切需求。过去数十年间,石油产业作为支柱,为城市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全球能源格局变迁与资源逐渐稀缺,单一产业结构弊端尽显。痛定思痛,东营毅然踏上数字经济探索征程,近五年间,数字经济规模以年均超 18% 的速度攀升,至 2023 年,已突破 5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 10%,成为驱动城市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生态的关键力量。
政策引领如同明亮灯塔,为东营数字经济航船照亮前行方向。市政府高瞻远瞩,出台《东营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紧扣数字基建强化、数字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数字化重塑等核心任务精准发力。每年设立不少于 5 亿元专项资金,对数字经济创新企业、重大项目、标杆转型案例给予大力扶持,激发各方参与热情;构建 “一核三区多点” 布局,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带动东营区、垦利区、河口区协同发展,多点联动,汇聚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磅礴伟力。
东营发展数字经济,优势得天独厚。雄厚的工业根基是数字变革的坚实土壤,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等产业在长期发展中沉淀下海量工业数据、精湛制造工艺与完备产业体系,为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供广阔天地。胜利油田作为行业巨擘,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油井远程智能监控,开采效率提升 15%,运维成本降低 20%,让传统采油焕发新生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叠加区域,交通便利,便于承接京津冀等地数字技术外溢,也利于本地数字产品与服务对外辐射。再者,东营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与黄河口文化资源,能为数字创意产业输送无尽灵感,催生如湿地生态数字监测、黄河口文化数字展演等新业态。
在数字产业化领域,东营成绩斐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兴起,东营软件园吸引大批专注于工业软件研发、智能算法设计、云计算服务的企业扎根。其中,[某软件公司] 开发的石油炼化智能优化系统,已在本地及周边炼化企业广泛应用,产品合格率提升 10%,能耗降低 15%。数字创意产业独具匠心,结合湿地景观与石油文化,打造数字文旅新地标,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推出虚拟现实观鸟体验,游客足不出户领略湿地壮美,年游客接待量借此提升 30%,旅游收入实现倍增。电子信息制造业稳步前行,在传感器、智能测控设备等领域持续发力,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为东营数字经济发展筑牢硬件根基。
产业数字化转型堪称东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制造业领域,全力推进 “智能工厂” 建设,利华益集团利用大数据优化化工生产流程,产品收率提高 15%,污染物排放降低 10%;科瑞集团通过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油气装备新品研发周期缩短 25%,市场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农业方面,东营特色农产品如黄河口大闸蟹、麻湾西瓜产区引入农业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精准种植、质量追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超 20%,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业领域,电商、智慧物流发展迅猛,东营区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超 200 家,年交易额突破 30 亿元,快递出港量同比增长 40%,打通本地优质产品走向全国的便捷通道;东营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为小微企业融资超 40 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
然而,东营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并非坦途。数字基础设施在偏远农村及部分油区仍存在薄弱环节,网络带宽不足、5G 覆盖不全,制约数字技术普惠应用;高端数字人才供需失衡,精通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且熟悉本地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企业间人才竞争激烈,人才引进成本高昂;数字产业生态尚不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资金、技术、人才多重困境,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不够紧密,难以形成强大集聚爆发力。
展望未来,东营数字经济前景光明。在基础设施强化上,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投入,确保 5G 全域覆盖、千兆光纤进万家,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人才战略方面,与高校共建数字人才学院,设立高端人才奖励基金,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站式服务,广纳天下英才。生态优化举措上,搭建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共享、资金对接平台,定期举办数字经济峰会,促进产业深度交流与协作,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东营,正以坚毅之姿、创新之力,在数字经济的浩瀚海洋里破浪前行。假以时日,必将凭借数字经济,重塑城市产业脊梁,让油城在数字时代绽放全新光芒,成为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