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数字赋能,点亮 “智者智城” 新未来

2025-03-18 16:11  来源: 中国城市网

在黄河三角洲腹地,滨州这座兼具人文底蕴与产业活力的城市,正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契机,全力挖掘自身潜力,以数字为笔、创新为墨,勾勒出一幅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业态蓬勃兴起的壮美画卷,向着 “数字滨州” 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回首滨州数字经济的发展之路,虽起步于传统产业的深厚根基,却在新科技浪潮的席卷下迅速觉醒、奋起直追。过去五年间,数字经济规模以年均超 15% 的速度增长,至 2023 年,已突破 4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 10%,逐渐成长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在山东北部地区数字经济领域崭露头角。

政策的阳光雨露为滨州数字经济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市政府高瞻远瞩,出台《滨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根基、数字产业集群培优壮大、传统产业数字化深度转型等关键环节,精心绘制发展蓝图。每年安排不少于 3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奖励在数字化转型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激发全社会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热情;构建 “一核多点” 的发展布局,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带动邹平、博兴、惠民等多个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全市一盘棋的良好态势。

滨州发展数字经济,优势独具。作为传统工业强市,纺织、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基础雄厚,历经岁月沉淀,积累了海量的生产数据与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提供了天然沃土。以魏桥创业集团为例,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铝业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能源消耗降低 15%,生产效率提升 20%,让传统铝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交汇地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便于承接先进数字技术辐射,也利于自身数字产品与服务向周边输出,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协作网络。此外,滨州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孙子文化源远流长,能够为数字创意产业提供无尽灵感,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

在数字产业化进程中,滨州多点开花,成绩斐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茁壮成长,滨州软件园吸引众多软件研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的企业集聚。其中,[某软件公司] 研发的面向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已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近 200 家企业推广应用,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平均库存周转率提高 25%,人工成本降低 15%。数字创意产业魅力独具,结合孙子兵法文化,打造数字文旅体验项目,如惠民孙子兵法城的数字化沉浸式演绎,让游客穿越时空领略兵学智慧,年游客接待量借此提升 30%,旅游收入显著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稳步发展,在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持续发力,部分产品已进入国内主流市场,为滨州数字经济发展增添硬实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堪称滨州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制造业领域,大力推进 “智能工厂” 建设,京博石化利用大数据优化生产工艺,产品收率提高 15%,能耗降低 10%;西王食品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提高 30%,产品交付及时性大幅提升。农业方面,沾化冬枣、阳信鸭梨等特色农产品产区引入农业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质量追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超 20%,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业领域,电商、智慧物流发展迅猛,滨城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超 200 家,年交易额突破 30 亿元,快递出港量同比增长 40%,打通本地优质产品走向全国的便捷通道;滨州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为小微企业融资超 50 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

然而,滨州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数字基础设施在部分偏远农村地区仍存在薄弱环节,网络带宽不足、5G 覆盖不全,制约数字技术的普惠应用;高端数字人才供需失衡,精通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且熟悉本地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难以满足企业深度数字化转型需求;数字产业生态尚不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困境,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不够紧密,产业集聚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滨州数字经济前景光明。在基础设施强化上,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投入,确保 5G 全域覆盖、千兆光纤进万家,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石。人才引育方面,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打造数字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人才公寓、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并留住高端数字人才。产业生态优化上,围绕核心数字企业,打造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集群,定期举办数字经济产业对接会,促进企业深度协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滨州,正以数字为驱动,以创新为引领,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假以时日,必将崛起为山东北部数字经济的璀璨明珠,让 “智者智城” 的美誉在数字时代绽放全新光芒,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