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半岛最东端,威海这座以 “精致” 闻名的海滨城市,正紧握数字时代的脉搏,凭借独特优势,在数字经济的蓝海中破浪前行,绘就一幅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业态崛起的壮丽画卷,向着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稳步迈进。
回首威海数字经济的成长之路,虽起步不占先机,却凭借坚韧与智慧实现了快速追赶。过去五年间,数字经济规模以年均超 18% 的增速高歌猛进,至 2023 年,已突破 5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 10%,成为驱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在胶东半岛数字经济格局中崭露头角。
政策的阳光雨露为威海数字经济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市政府精准施策,出台《威海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围绕数字基建筑牢根基、数字产业集群培育、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勾勒清晰发展路径。每年设立不少于 3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数字经济初创企业、奖励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构建 “一核多点” 空间布局,以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引擎,带动荣成、文登、乳山等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多点开花、联动共进的良好局面。
威海发展数字经济,优势独具魅力。作为著名海滨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吸引大量高端人才与创新资源汇聚,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海洋特色鲜明,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强大的科研实力,催生海洋大数据、智能海洋装备等数字产业新形态。例如,[某海洋科研机构] 研发的海洋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已在全国沿海多地应用,实现对海洋生态实时精准监测,助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基础扎实多元,渔具、海产品加工、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完备,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造广阔天地。以光威集团为例,通过数字化生产管理,碳纤维鱼竿生产效率提高 20%,产品质量稳定性显著增强。
在数字产业化领域,威海成绩斐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威海软件园集聚众多专注于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的优质企业。其中,[某软件公司] 研发的智能旅游导览 APP,已在本地及周边旅游景区广泛应用,游客满意度提升 25%,景区运营效率提高 20%。数字创意产业独具匠心,结合滨海风光与甲午海战等历史文化,打造数字文旅体验项目,刘公岛景区的沉浸式历史场景还原,让游客仿若置身当年,年游客接待量借此提升 30%,旅游收入显著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稳步前行,在电子元器件、智能家居等领域持续发力,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威海数字经济发展增添硬实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堪称威海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制造业领域,大力推进 “智能工厂” 建设,三角轮胎利用大数据优化生产流程,轮胎产品良品率从 85% 提高到 95%,能耗降低 15%;黄海造船通过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新船研发周期缩短 25%,市场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农业领域,荣成海带、文登西洋参等特色农产品产区引入农业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质量追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超 20%,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业领域,电商、智慧物流蓬勃发展,经区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超 200 家,年交易额突破 30 亿元,快递出港量同比增长 40%,打通本地优质产品走向全国的便捷通道;威海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为小微企业融资超 40 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
然而,威海数字经济发展之路亦非坦途。数字基础设施在部分偏远农村地区仍存在短板,网络带宽不足、5G 覆盖滞后,制约数字技术的普惠应用;高端数字人才供需失衡,精通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且熟悉本地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企业间人才竞争激烈,人才引进成本高昂;数字产业生态尚不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短缺、技术支撑不足,上下游产业协同联动不够紧密,难以形成强大集聚爆发力。
展望未来,威海数字经济前景光明。在基础设施强化上,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投入,确保 5G 全覆盖、千兆光纤进万家,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人才引育方面,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设立数字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并留住高端数字人才。产业生态优化上,搭建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咨询一站式服务,定期举办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促进企业深度交流与协作,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威海,正以精致之态、创新之力,在数字经济的浩瀚海洋里扬帆起航。假以时日,必将凭借数字经济之力,实现城市的华丽升级,成为胶东半岛数字经济的璀璨明珠,让 “精致城市・幸福威海” 在数字时代绽放全新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