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这座依偎在渤海之滨的魅力城市,坐拥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坚实雄厚的产业基础,正以澎湃之势投身数字经济浪潮,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织、产业与科技共融的发展传奇,向着数字经济强市大步迈进。
回顾烟台数字经济的发展轨迹,起步于沿海开放的时代机遇,成长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浪潮之中。过去十年间,数字经济规模以年均近 20% 的速率持续扩张,至 2023 年,已突破 10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10%,宛如一颗闪耀在胶东半岛的璀璨明珠,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核心引擎。
政策的强力引导为烟台数字经济腾飞插上翅膀。市政府高瞻远瞩,出台《烟台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紧扣数字基建筑牢根基、数字产业培优壮大、传统产业数字化攻坚等关键环节,精心绘制发展蓝图。每年统筹不少于 8 亿元专项资金,对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企业、重大项目以及数字化转型标杆给予大力扶持与奖励,激发各方参与热情;构建 “一核两翼多点” 布局,以烟台开发区为核心,带动芝罘、莱山两翼协同,联动海阳、莱阳等多点突破,全市一盘棋,合力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烟台发展数字经济,优势得天独厚。作为沿海开放前沿阵地,国际交流频繁,易于吸纳全球先进数字技术与理念,为数字经济注入国际化活力。海洋资源无可比拟,拥有漫长海岸线与广袤海域,海洋科研实力强劲,众多海洋科研机构与高校扎根于此,催生海洋大数据、海洋智能装备等新兴数字产业。中集来福士凭借数字化技术打造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周期缩短 20%,产品性能大幅提升。产业基础扎实多元,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黄金矿业等传统产业根基深厚,为数字技术落地提供海量应用场景。以张裕公司为例,通过数字化营销与生产管控,葡萄酒销量增长 15%,产品品质稳定性显著增强。
在数字产业化领域,烟台成绩斐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兴起,烟台软件园汇聚大批专注于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云计算服务的精英企业。其中,[某软件公司] 研发的智能物流调度系统,已在全国物流行业广泛应用,运输效率提高 30%,成本降低 20%。数字创意产业独具匠心,结合滨海风光与葡萄酒文化,打造数字文旅新地标。蓬莱阁景区推出虚拟现实游览项目,游客足不出户即可领略仙阁神韵,年游客接待量借此提升 30%,旅游收入实现倍增。电子信息制造业加速发展,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企业加大在智能手机、新型显示等领域研发投入,推出多款高端电子产品,提升烟台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话语权。
产业数字化转型更是烟台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制造业领域,全力推进 “工业赋能” 行动,万华化学利用大数据优化生产工艺,产品收率提高 15%,能耗降低 10%;斗山工程机械借助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 25%,市场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农业领域,莱阳梨、海阳白黄瓜等特色农产品产区引入农业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质量追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超 20%,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业领域,电商、智慧物流迅猛发展,福山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超 300 家,年交易额突破 50 亿元,快递出港量同比增长 40%,打通本地优质产品走向全国的便捷通道;烟台港智慧港口建设成效显著,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全球领先,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
然而,烟台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数字基础设施在部分偏远山区和海岛地区仍存在薄弱环节,网络带宽不足、5G 覆盖不全,制约数字技术深入普及;高端数字人才供需失衡,精通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且具备行业应用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稀缺,企业间人才竞争激烈,人才引进成本高昂;数字产业生态尚不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短缺、技术支撑不足,上下游产业协同联动不够紧密,难以形成强大集聚爆发力。
展望未来,烟台数字经济前景灿烂。在基础设施强化上,加大对偏远区域网络建设投入,实现 5G 全域覆盖、万兆光纤进企入户,筑牢数字经济根基。人才战略方面,与高校共建数字人才学院,设立高端人才奖励基金,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站式服务,广纳天下英才。生态优化举措上,搭建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共享、资金对接平台,定期举办数字经济峰会,促进产业深度交流与协作,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烟台,正以开放包容之姿、创新进取之态,在数字经济的浩瀚海洋里扬帆远航。假以时日,必将凭借数字经济之力,实现城市的华丽升级,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版图中熠熠生辉的重要节点,续写海滨之城的辉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