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业发展现状剖析

2025-03-17 14:23  来源: 中国城市网

采矿业作为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进行采掘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涵盖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运行,以及在矿址附近从事的原材料加工辅助工作 ,但不涉及水的蓄集、净化、分配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从全球范围来看,采矿业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例如,中国湖南省新发现一处金矿储量超过 1000 吨,估值约 6000 亿元人民币,这是近年来全球发现的最大金矿储备之一。中国本就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之一,该发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采矿业的主导地位 。不过,该金矿位于地下 3000 米以上深度,开采面临极端温度、地下高压、地质不稳定、有害气体聚集及运营成本高等诸多挑战。对此,中国通过三维地质建模预测土壤结构、确定最佳钻探区域,采用机器自动化钻探降低工人风险、提高开采精确度,利用先进通风系统维持巷道温度,并使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减少环境影响 。这一系列举措显示出全球采矿业在面对复杂资源开采时,正朝着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在中国,采矿业发展受多种因素驱动。国家产业政策方面,采矿业建设资金需求大,且处于初始阶段,受宏观调控影响显著。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推动着采矿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自然资源的强大需求,更是近年来采矿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并且,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环境成为采矿业发展方向,这需要强大技术水平支撑。​

从数据表现来看,2023 年中国采矿业投资增长 2.1%,工业和建筑业中采矿业增长 2.3% 。但利润方面,2023 年采矿业利润 12392 亿元,比上年下降 19.7% 。2022 年全年采矿业利润为 155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6% ,可见采矿业利润存在一定波动。2023 年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7% 。不同矿种的开采情况也有所不同,现阶段采矿方法仍以充填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为主。据对 18 个重点铁矿山统计,崩落采矿法占 94.1%,空场采矿法占 5.9%;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法占 31%,空场采矿法占 65%,其它占 4%;有色金属矿山空场采矿法占 46.1%,充填采矿法占 19.6%,崩落采矿法占 34.3% 。​

然而,中国采矿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在政策层面,1996 年修订的《矿产资源法》虽建立了相关制度,但现行有色矿业政策存在扶助不够、融资渠道狭窄问题。“拨改贷” 后,有色矿山企业资金紧张、利息负担重,且因矿山风险性和微利性,商业银行等不愿投资,国内外融资渠道不畅,致使部分资源条件好的矿山因资金问题无法及时开发 。同时,税种较多、税赋较重,1994 年税制改革后,有色矿山企业增值税虽有调整,但税赋仍大幅上升,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重复征收,加重了矿冶联合企业负担 。此外,海外开发政策落实不到位,如赞比亚谦比西铜矿项目因资金落实等问题,开发生产遇到困难 。​

在环境方面,采矿业对环境影响较大,包括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废水对地下水污染等 。不过,现代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对采矿业环境保护和恢复地表状态制定了严格法律法规,要求采矿区域恢复原有甚至更好状态 。在技术层面,尽管国内外地下采矿技术发展迅速,一些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在面对如深部复杂矿体开采等问题时,仍需进一步技术创新与突破 。​

总体而言,当下采矿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资源发现与技术创新并行、利润波动与政策调整互动、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共进的态势。中国采矿业在发展中既有自身的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在政策优化、技术升级、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协同发展,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